Jump to the main content block

image

陳惠邦 教授 ﹝ Dr.Hwei-Pang Chen ﹞

image

學歷:

柏林工業大學教育系哲學博士

研究專長:

教育行動研究

職業繼續教育

資訊融入教學

 


研究室

717

電話

(03)5213132 轉1100、3017

傳真

(03)5252206

E-mail

chenhp@mail.nhcue.edu.tw

個人網站

授課領域

教師專業研究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引導研究


研究專案

1

陳惠邦(2007)。桃園縣學科領域學習中心試辦計畫報告。桃園縣政府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2
陳惠邦(2007)。桃園縣改進英語教學及國際教育課程方案之規劃研究報告。未出版。
3
陳惠邦(2006)。德國教育學院的發展探討:以芙萊堡教育大學(Padagogische Hochschule Freiburg)為例。載於:歐用生、張玉成主持教育部委辦「教育大學發展方向與功能發揮」專案報告。未出版。
4
陳惠邦、李右婷(2006)。科技人才培訓之探討:日本、德國的比較研究(II)。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5
陳惠邦(2006)。桃園縣學習中心建置規劃研究報告。桃園縣政府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6
陳惠邦(2006)。數位學習教學發展模式探究-資訊融入教學典範探索、交流與擴散 (國科會專題研究953113P134001)。
7
陳惠邦(2005)。科技人才培訓之探討:日本、新加坡、英國與德國之比較研究 (國科會專題研究942413H134005)。
8
陳惠邦、李右婷(2005)。科技人才培訓之探討:日本、德國的比較研究(I)。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9
陳惠邦(2005)。歐盟科技人才培訓之探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經資中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研究著作
一、期刊論文
1 陳惠邦(2004):教育局辦理地方教育輔導工作的策略與挑戰。中等教育。陳惠邦(2003)。藏傳佛教與寺院教育。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學報,9,47-65。
2 陳惠邦(2003)。藏傳佛教與寺院教育。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學報,947-65
3 陳惠邦(2000)。在保守的傳統中謹慎前進:德國小學教師評量信念與實踐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3,1-24。
4 陳惠邦(2000)。德國教育改革的理念與特色。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8(1),38-54。
5 陳惠邦(2000)。生命教育的概念與教學。新學友教育雜誌季刊,2,3-7。
6 陳惠邦、Lee,S.-T(2000)。What Is Continu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CVET)? Objectives, Finctions, Contents, Forms and Structures of CVET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學報,6,1-14。
7 陳惠邦(1999)。職業繼續教育的發展與前瞻-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的觀察。竹工學報,13,1-14。
8 陳惠邦、蔡瓊嬅(1999)。「常態編班」之後?以德國「綜合中學」為例探討常態編班下可行的教學組織型。新竹師院學報,12,213-229。
9 陳惠邦(1998)。兩種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的比較分析。竹市文教,11,30-39。
10 陳惠邦、羅清水(1998)。職業教育與職業繼續教育的新寵兒:歐洲「練習公司」之現況簡介。國立台灣師大職業技術教育學報,創刊
11 陳惠邦(1997)。英國教師進修政策的發展與評析。新竹師院學報,10,173-188。
12 陳惠邦(1997)。德國鄉土教學的特色與評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4,43-62。
13 陳惠邦(1996)。教育改革聲浪中的教師進修教育。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4,43-62。
14 陳惠邦(1995)。德國繼續教育初探。新竹師院學報,9,307-320。
15 陳惠邦(1995)。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進修制度-德國孝進修的發展經驗對我國未來實施教師分級制度的啟示。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3,151-171。
二、研討會論文
1 陳惠邦(2011)。從花布書包到電子書包,PCHOME KIDS,2011(2)。1-。
2 陳惠邦(2011)。入林見樹,觀樹知林 - 學校教育實驗的回顧與展望。2011/1/7-9發表於學校實驗教育研討會。載於研討會論文集,1-12。
3 陳惠邦、施惠、林佩蓁(2010)。月亮數位教學軟體。台北:廣達文教基金會出版。
4 陳惠邦(2010)。感官、感覺與教育:論華德福課程之人智學基礎(一)。未發表。
5 陳惠邦、施惠、李佳靜、顏筱螢(2009)。天空中的秘密-天文星座數位教學軟體。台北:廣達文教基金會出版。
6 陳惠邦(2009)。資訊科技與青少年成長。載於: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網絡世界下的青少年成長。香港,九龍。40-50。
7 孫國勛、黃宗煌、陳惠邦、張蓓琪、林秀蓁、卓美芳、王國雄、林嘉倫、葉文健、王銘德、陳仙姿、李育姍(2009)。綠色永續運輸科學教育推廣策略之研究。2009/10/14發表於GTEA2009綠色科技工程與應用研討會。載於研討會論文集,73-80 (ISBN 978-986-02-0116-1)。
8 陳惠邦、徐千惠(2009)。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幼稚園課程標準」結構探討幼小銜接之課程適應。2009/11/25-27發表於香港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國際研討會2009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mary Education 2009)
9 陳惠邦(2008)。互動白板導入教學的策略:教師社群與專業發展。2008.12.20.發表於深圳 - 中國教育學會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學術年會。
10 陳惠邦(2008)。舊瓶中的新酒:互動式白板與教學革新的推動。中國電化教育,2008(12),6-11。
11

陳惠邦(2007)。從互動白板到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2008.05.25.發表於浙江省義烏市 - 中國教育學會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學術年會。

12

陳惠邦(2008)。在互動教室中實踐互動理想:台灣推動資訊科技與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應用的反省。2008.6.14.發表於:2008香港網上教學年會OLTA Annual Conference 2008。

13 陳惠邦(2007):以互動白板實踐互動教學理想的可能性:教師社群與專業發展觀點。96.5.19.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主辦「Interactive Classroom」研討會。
14

陳惠邦(2006)。資訊與通訊科技融入教學與國際交流之推動(國科會專題研究953113P134001)。未出版。

15 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95.12.19.發表於台北市政府主辦「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
16 陳惠邦(2005):Lessons of ICT education from the European schools(歐洲學校實施ICT教育之啟示)。2005.12.14-16. 2005台北市資訊教育國際研討會。
17 陳惠邦(2004):德國培育高附加價值科技人才之關鍵報告。2004.12.08.發表於工業技術研究院、天下雜誌主辦:創造台灣科技人才新活泉國際論壇。
18 陳惠邦(2004)。建立我國科技人才供需長期監測體系之芻議。2004.5.13. 行政院科顧組:人才供需調查方法研討會。
19 陳惠邦(2003)。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反思。教育學方法論研討會
20 陳惠邦(2000)。Viewing Taiwan's Advertisement & media from the metaph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echnology Education ( Under the auspice of UNESCO)at Technische Universitat Braunschweig in Germany.
21 陳惠邦、陸春萍(2001)。失落的聲音 - 甘南藏族牧區中一所寄宿小學的女童教育。原住民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22 陳惠邦(2000)。德國高等教育改革分析。2000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改革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師大教研中心。
23 陳惠邦(2000)。學校實驗的理想,回顧與前瞻。學校教育實驗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24 陳惠邦(2000)。德國教科書制度。教育部教科圖書制度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25 陳惠邦(2000)。建立終生學習的職業繼續教育體系:對當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省思。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
26 陳惠邦(2003)。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反思。教育學方法論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7 陳惠邦(2000)。德國護理教育概述。國際課程發展與設計模式之旅研討會,教育部醫教會、中華民國護理學會。
28 陳惠邦(1999)。德國初等教育發展趨勢。各國初等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部。
29 陳惠邦(1999)。教育情境中的行動研究:理論與實踐經驗。教育學門研究方法研討會,教育部。
30 陳惠邦(1999)。曲高和寡的老調:職前教師能力檢定的問題。國小師資職前教育專業化,教育部。
31 Lipsmeier, A. u. 陳惠邦(1999)。Allgemeine Facher an beruflichen Schulen:Grundlegungen und Einfuhrung.(德國技職學校中的普通學科與通識教育,由陳惠邦翻譯與補充)。1999技專校院通識教育實施模式國際研討會,教育部技職司。
32 陳惠邦(1996)。師範學院基本能力抽測的需求性及改進措施研究。教育實習與國小師資培育研討會,教育部。
33 陳惠邦(1995)。德國師範學院改革始末及其相關爭議問題探討。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教育部。
三、專書及專書論文
1 陳惠邦(2007):桃園縣學科領域學習中心試辦計畫報告。桃園縣政府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2 陳惠邦(2007):桃園縣改進英語教學及國際教育課程方案之規劃研究報告。未出版。
3 陳惠邦(2006):資訊與通訊科技融入教學與國際交流之推動。未出版。
4 陳惠邦(2006):德國教育學院的發展探討:以芙萊堡教育大學(Padagogische Hochschule Freiburg)為例。載於:歐用生、張玉成主持教育部委辦「教育大學發展方向與功能發揮專案」報告。未出版。
5 陳惠邦(2006):桃園縣學習中心建置規劃研究報告(一)。桃園縣政府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6 陳惠邦、李右婷(2006):科技人才培訓之探討:日本、德國的比較研究。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7 陳惠邦(2006):蒙特梭利與華德福教育學的比較。未出版。
8 陳惠邦(2005):歐盟科技人才培訓之探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經資中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9 陳惠邦(2004)。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研究場域中的發展與反思。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台北:心理,433-451。
10 陳惠邦(2004):行動研究在大陸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省思。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教師行動研究的研究:海峽兩岸的比較(I),編號:NSC92-2413-H-134-003)。
11 陳惠邦(2004):德國科技人才供需與培訓探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經資中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12 陳惠邦(2004):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省思。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台北:心理出版社,433-451。
13 陳惠邦(2003)。甘南少數民族學校教育。自行出版。
14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15 陳惠邦(2001)。德國職業教育、德國職業教育研發制度等。教育部主編:技職教育百科全書
16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17 陳惠邦(2001)。德國教育制度。收錄於王家通主編各國教育制度,台北:師大書苑。
18 陳惠邦(2007)。德國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19 陳惠邦(1998)。當前教育改革運動中的一些省思。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輯:輔導叢書
20 陳惠邦(1997)。德國職業教育與職業繼續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21 陳惠邦(199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22 Chen, H. W.(1994)。Berufliche Qualifizierung als bildungspolitische Aufgabe im Rahmen der weiteren sozialen und wir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 Taiwans unter besonderer Beachtung der beruflichen Weiterbildung. Berlin:Wissenschaft & Technik Verlag.
四、技術報告及其他
1 陳惠邦(2002)。中德雙方合作研究計畫人員交流計畫(PPP)-職業教育與訓練制度的現代化:德國二元職業教育制度與台灣中等職業教育制度的比較研究(II)。台北:國科會(NSC91-2911-1-134-001)。
2 陳惠邦(2002)。應用行動研究於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教育之探討:從大陸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及台灣原住民小學的觀察到行動(3/3)。台北:國科會(NSC91-2413-H-134-025)。
3 陳惠邦(2002)。應用行動研究於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教育之探討:從大陸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及台灣原住民小學的觀察到行動(2/3)。台北:國科會(NSC90-2413-H-134-002)。
4 陳惠邦(2001)。應用行動研究於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教育之探討:從大陸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及台灣原住民小學的觀察到行動(1/3)。台北:國科會(NSC89-2413-H-134-022)。
5 陳惠邦(2001)。中德雙方合作研究計畫人員交流計畫(PPP)-職業教育與訓練制度的現代化:德國二元職業教育制度與台灣中等職業教育制度的比較研究(I)。台北:國科會(NSC90-2911-1-134-001)。
6 高淑芳、裘友善、陳惠邦(2000)。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教育現況調查報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新竹:新竹師院原教中心。
7 陳惠邦(2000)。小學教師的評量信念與實踐-德國的研究2/3。台北:國科會(NSC88-2413-H-134-004-F14)。
8 陳惠邦(1999)。中等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之運作模式極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教育廳。
9 陳惠邦、李麗霞(1999)。師院語文科教材教法中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方案之探究與編撰(二)。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10 高淑芳、裘友善、陳惠邦(1999)。八十七學年度原住民教育現況調查報告。行政院原住民委會委話研究計畫。新竹:新竹師院原教中心。
11 陳惠邦(1999)。新竹師院規劃改善師院通識教育課程之研究。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12 陳惠邦(1999)。小學教師的評量信念與實踐-德國的研究1/3。台北:國科會(NSC88-2413-H-134-004-F14)。
13 陳惠邦(1998)。德國師資培育中公費制度問題的探討。載於黃富主持:公費生師資培育計畫規劃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14 陳惠邦、傅麗玉(1998)。科學史導向課程(HOPS)模式應用於國民小學自然科課程之研究。台北:國科會(NSC87-2511-S-134-004)。
15 陳惠邦、李麗霞(1998)。師院語文科教材教法中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方案之探究與編撰(一)。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16 陳惠邦(1998)。德國各級學校教師的聘任與專業發展。載於:林朝夫主持:中等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之運作模式極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台中:教育廳。
17 陳惠邦(1997)。促進特殊兒童教師與父母共同成長之進修教育研究:以新竹地區國中啟智班學生生涯發展為重點。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18 單文經、楊思偉、張建成、陳惠邦(1997)。國民教育階段推展鄉土教育的檢討與規劃。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19 黃萬益、陳惠邦、黃讚坤、簡紅珠(1996)。行動研究在教師進修中應用與改進之研究。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20 陳惠邦(1996)。新竹市國小教師進修教育與辦理模式之研究-以國小上課五日制之實施為探討背景。新竹:新竹市政府。

榮譽
1 中國西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2000)
2

國科會、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甄選中德雙方合作研究計畫人員交流計畫(PPP) (2001/2002)

3 中國內蒙古師範大學客座教授(2002)
4 德國Universitat Karlsruhe交換研究學者(2002國科會、德國學術交流總署PPP計畫)
5 中國山西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客座教授(2003)
6 中國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特聘教授(2007/2008 休假講學)
7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第七屆傑出校友(91年)


服務
1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候用校長海外培訓指導教授2001-2006; 2008-2009

2 桃園縣政府縣政顧問2003-2009
3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經濟資訊與服務中心顧問2004/2005
4 新竹縣政府縣政顧問2003-2007
5 桃園縣仁美華德福學校指導委員會召集人2008-
6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北區縣市聯盟指導教授2008-2011

7

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委員2009-

8

財團法人竹師文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1997-、董事長2010-

9

新竹市政府市政顧問2010-

10

廣達文教基金會顧問、教育雲計畫總顧問2010-

11

香港移動科技及教育協會顧問、台灣地區總顧問2010-

12

新竹縣國民中小學候用校長海外培訓指導教授2011

Login Su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