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陳美如教授(Dr. Chen, Mei-Ju)


究室       綜合教學大樓7樓716室

分機          73018

E-mail      meiju@mx.nthu.edu.tw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博士

研究專長   課程與教學、課程評鑑、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改革

期刊論文

(一) 收錄於SSCI資料庫正式名單之期刊
■ Chen, M.J.,Guo,C.Y. & Tang,J.W.(2022).Learning-Oriented School Education: Indicator Constru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SCI,Q2,IF1.983)
(二) 收錄於TSSCI資料庫正式名單之期刊

■ 楊昕純、陳美如*(接受刊登) 國中資優生獨立研究歷程之情緒自我覺察與調適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TSSCI)
■ 陳美如、曾子沁(接受刊登)。運用心理位移書寫探討教師的位格特性與情緒調節。教育心理學報。(TSSCI)

■ 陳美如、郭昭佑、曾莉婷(2023)。國際課程評鑑研究課題與趨勢分析: 2000-2020 年。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9(1),107-140。DOI 10.6925/SCJ.202303_19(1).0004 (TSSCI)
■ 
曾莉婷、陳美如(2022)。運用知識翻新活動提升學生在能源教育之認知與情意學習。科學教育學刊(TSSCI)
■ 賴鈺均、陳美如*(2022)。跨領域課程研究的發展與趨勢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TSSCI)
■ 
黃嘉莉、陳美如、翁暄睿(2022)。1980-2020年國際師資培育研究聚類與趨勢分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TSSCI)
陳美如、郭昭佑、王海燕
(2021)。臺灣潛在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24 (1),113-148 。(TSSCI)
■ Peiying Chen, Chiao-Ling Yang, Yung-Shan Hung, Wen-Jou Hung, Mei-Ju Chen(2020). Exploring High-School Readiness for Change in Taiwan from a Lens of Policy Design.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6(3),93-127。 (TSSCI)

陳美如、郭昭佑(2019.1)。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活化教學個案研究:學會學習的系統觀點。課程與教學季刊,22(1),39-70。(TSSCI)
■ 陳美如、郭昭佑(2017.1)。板橋模式國語實驗教材生成與影響之研究—以口述史為方法。課程與教學季刊,20(1),127-158。(TSSCI)
■ 陳美如、彭煥勝(2016.4)。探尋一段台灣課程發展史—板橋模式的回顧與前瞻。教科書研究,9(1),1-36。(TSSCI)
■ 陳美如、郭昭佑(2012)。後標準化:看待課程評鑑的另類途徑。課程與教學季刊,15(4),1-24。(TSSCI)
■ 郭昭佑、陳美如(2007.5)。評鑑學家的系譜-一趟探尋《評鑑根源》之旅。當代教育研究,15(1),181-191。(TSSCI) (書評)
■ 陳美如、陳錫祿(2007.1)。透過藝術體驗教學建構學生生活能力內涵之研究:在國小生活課程之教學實驗。課程與教學季刊,10(1),131-152。(TSSCI)
■ 陳美如(2006.11)。地方層級課程改革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教育政策論壇,第9卷第4期,181-204。(TSSCI)
■ 陳美如、郭昭佑(2005.12)。學校參與課程評鑑之研究—從工作坊展開的學習歷程。當代教育研究,第13卷第4期,65-94。(TSSCI)
■ 陳美如(2005.10)。課程發展已逝?–課程發展與課程理解關係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第8卷第4期,165-177。(TSSCI)
■ 郭昭佑、陳美如、洪若烈(2005.3)。建構生活課程發展評鑑指標—精釋研究法在指標建構上的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8卷第1期,1-20。(TSSCI)
■ 陳美如、郭昭佑(2002.12)。英美兩地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方案比較研究。教育學刊,19期,235-257。(TSSCI)
■ 陳美如(2002)。台灣課程評鑑的回顧與展望。教育學刊,18期,87-112。(TSSCI)
■ 陳美如(2002)。當教師遇見課程評鑑:轉變與成長(NSC89-2413-H-081B-003-)。師大學報,47(1),17-38。(TSSCI)
陳美如(2002.3)。「教師即課程評鑑者」之實踐性探究:合作評鑑過程的分析(NSC89-2413-H-081B-003-)。教育研究集刊,48(1),185-230。(TSSCI)
陳美如、郭昭佑(2002.8)。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實徵性研究:楊明經驗(NSC89-2413-H-081B-003-)。教育與心理研究,25期,307-340。(TSSCI)
陳美如(2001.12)。促發課程改革的永續機制:「教師即課程評鑑者」的理論探究。政大學報,83期,53-90。(TSSCI) (91年停刊)
■ 陳美如、郭昭佑(2001.10)。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NSC89-2413-H-081B-003-)。師大學報(教育類),46(2),193-211。(TSSCI)
陳美如(2001.9)。多元文化課程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的省思與作為 。教育學刊,17期,233-253。(TSSCI)
■ 陳美如(2001.10)。教師作為課程評鑑者--從理念到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第4卷第4期,93-112。(TSSCI)
■ 陳美如(2000.7)。從多元文化教育論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踐。師大教育研究集刊,45,115-140。(TSSCI)
■ 陳美如(1998.7)。多元文化的知識革命與教師重構—從潛在課程談起。師大教育研究集刊,171-192。(TSSCI)

陳美如(1997.4)。臺灣戰後語言課程與教學演變趨勢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與社會科學,198-219。(TSSCI) (90年停刊)

(三) 其他學術期刊
■ 廖育萱、李宜芳、陳美如* (2023)。運用專題探究於國小高年級圖文書創作之課程實踐。教育研究月刊,354,(頁數)。
■ 陳美如、陳宜嫻(2022)。運用知識翻新社群及電腦支持協作學習促進職前教師社會情緒能力。教育研究月刊,339,52-70。
■ 蔡宗倫、陳美如(2022)。運用適性教學輔助平臺融入數學教學提升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中等教育,73(2),11-30。

■ 
陳美如、曾子沁、曾莉婷 (2021.04)。透過社群協作之知識翻新活動以促進在職教師碩士論文研究。教育研究月刊,324期,57-78。
■ Mei-ju Chen & Hsin-Hsien Fan & Chao-Yu Guo & Jia-Ling Kang(2020.3). How Do They Transform? The Story of Two Primary Schools about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in Taiwan Curriculum Re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Educational Studies.7(1), 42-61。 https://ijsses.tiu.edu.iq/index.php/volume-7-issue-1-march-2020/

■ 陳美如、曾莉婷 (2020.02)。雙語教育--認同、策略與人才培育。台灣教育雙月刊,721,13-24。
■ 陳美如、田慧 (2020.01)。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教學設計。教育研究月刊,41-58。
■ 陳美如、雷嗣汶(2019.04)。跨領域學習—創新課程發展關鍵元素。教育研究月刊,300,18-35。
■ 陳美如(2018)。走一條回歸本質的學校課程評鑑之路。中等教育,694期,1-21。
■ 陳美如(2018)。後教專時代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回到人與學習的核心價值。教育研究月刊,293,18-35。
■ 黃于真、陳美如(2018)。差異化教學對國中學生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1),91-122。通訊作者

■ 楊巧玲、陳佩英、洪雯柔、陳美如、洪詠善、孫志麟(2018) 。從分散到回應:高中優質化的領導實踐跨個案研究。中等教育69(1),8-20。
■ 陳美如、郭昭佑(2017.3)。國際教育評鑑實踐之研究。中等教育,68(1),22-40。
■ 陳美如(2016.5)。開疆拓土的教育實踐家:黃政傑講座教授專訪。教育研究月刊,265,4-11。
■ 陳美如(2015)。地方政府與學校課程教學協作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252,48-62。
■ 郭昭佑、陳美如(2014.8)。以信任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關鍵因素—以一所小學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114,39-60。
■ 陳美如、郭昭佑(2014.5)。課程導向之國際交流教育個案研究—以資訊科技為媒介。教育資料與研究,113,171-203。
■ 何奕慧、陳美如(2014)。「合作學習」之回觀思辨與實踐反映。教育研究月刊,240,127-143。
■ 郭昭佑、陳美如(2013.10)。評鑑信任初探—校務評鑑制度專業化之可行策略。教育行政與評鑑,14,59-82。
■ 陳美如(2013.9)。兒童所知覺的課程及其課堂生活探究。課程研究,8(2),77-111。
■ 陳美如、郭昭佑(2013.5)。兒童的課程理解—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109,139-170。
■ 陳美如、秦葆琦(2013)。重新看見縣市輔導團的專業實踐:研習與協作策略的理解。教育研究月刊,226,34-47。
■ 陳美如、莊慧如(2012.3)。朝向一個創造「共好」的課程推展體系探究:機制建立與人才培育取向。課程研究,7(1),1-32。
■ 陳美如、郭昭佑(2011.12)。後標準化(post-standardization)對學術評比的啟示。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2),19-20。
■ 陳美如(2011秋)。教專評鑑風景:我與教師們的對話、理解與意義觀看。應用心理研究,51期,171-226。
■ 陳美如(2011.10)。融入原住民文化的科學課程發展:一所原住民小學的試驗。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3),1-38。
■ 陳美如、李思範(2011.6)。姊妹校交流的困境與突破。師友,529,13-17。
■ 陳美如、郭昭佑(2011.7)。中小學國際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科學與文化取向。教育研究月刊,207,93-99。
■ 陳美如(2011.3)。你甘願當一位只用電子書上課的老師嗎。師友,526,41-44。
■ 陳美如(2010.12)。多元文化取向的職前教師培育-從大學課堂到部落教學實踐的學習成長。教育資料與研究,97,63-82。
■ 陳美如、張美玉、郭昭佑(2010.7)。兒童眼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與兒童對話後的理解。教育研究月刊,195,107-120。
■ 陳美如(2010.3)。美學取向的課程與教學。教育研究月刊,191期,111-115。
■ 陳美如(2010.1)。面對國際教育:學生學習、文化與科學課程及教師專業的思考。教育研究月刊,189期,107-117。
■ 陳美如(2009.12)。理財教育:一所英國小學經驗。教育研究月刊,188期,141-143。
■ 陳美如(2009.9)。知識社會學。教育研究月刊,182期,112-114。
■ 陳美如(2009.6)。教師書寫,從我的經驗談起。教育研究月刊,182期,124-129。
■ 陳美如(2009.3)。看見教師的教學故事。教育研究月刊,179期,112-115。
■ 陳美如(2008.12)。傾聽孩子的聲音:理想中的學校與課程。教育研究月刊,176期,98-110。
■ 陳美如(2008.11)。差異教學 教育研究月刊,175期,136-139。
■ 陳美如(2008.7)。賦權增能教育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71期,115-117。
■ 陳美如(2008.5)。兒童眼中的學校。教育研究月刊,169期,98-108。
■ 陳美如(2008.3)。看見兒童、理解兒童、體驗兒童,在關係中。教育研究月刊,167期,120-123。
■ 陳美如(2007.11)。兒童與課程。教育研究月刊,163期,137-141。
■ 陳美如(2007春)。她,從評鑑走來:從教師的「存」「在」再思課程評鑑。應用心理研究,33期,199-230。
■ 陳美如(2006.12)。以關懷學生為起點的牽引過程:我在偏遠地區國中的看見。教育研究月刊,152期,118-127。
■ 陳美如(2006.3)。教師與課程。教育研究月刊,143期,112-115。
■ 陳美如(2006.11)。再看「課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1期,128-132。
■ 陳美如(2006.9)。教師的課程理解探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2期,55-82。
■ 陳美如(2005.11)。藝術體驗教學 。教育研究月刊,139期,129-131。
■ 陳美如(2005.10)。課後教育的理解與思考。研習資訊,第22卷第5期,22-27。
■ 陳美如(2005.7)。從文本的概念看課程。教育研究月刊,135期,127-133。
■ 陳美如(2005.3)。看見課程評鑑中的人:校長教師與專家的角色與期待。國立台北師院學報,第18卷第1期,125-150。
■ 陳美如(2004)。課程研究的趨向。教育研究月刊,127,152-155。
■ 陳美如(2004.10)。教師專業的展現與深化:教師課程領導的為何如何與限制。教育研究月刊,126期,19-32。
■ 陳美如(2004.7)。生活課程:問題、借鏡與圖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23期,131-135。
■ 陳美如(2004.3)。德國實用學校的學生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19期。
■ 陳美如(2003.10)。德國課程改革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15期。
■ 陳美如、郭昭佑(2003.10)。課程評鑑者角色之研究—併論內外部課程評鑑功能最大化途徑。南師學報,第37卷第2期,129-148。
■ 郭昭佑、陳美如(2003.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概念與基礎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1),1-28。
■ 陳美如(2003.2)。評鑑猶如一趟永無止境的旅程—教師面對課程評鑑的思考。教師天地,122期,61-65。
■ 陳美如、郭昭佑(2002.6)。邁向21世紀的課程評鑑與教師發展。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DEVELOPMENT,5(1),105-127。
■ 陳美如、郭昭佑(2002)。賦權增能評鑑的理論探究:對課程評鑑的啟示。暨大學報,6(1),61-94。
■ 陳美如、郭昭佑(2002.4)。課程評鑑典範的轉移。教育研究月刊,96期,95-106。
■ 陳美如(2002.3)。差異多元的開展—多元文化課程認識論基礎。教育資料與研究,45期,66-73。
■ 陳美如(2001.8)。合作探究教學觀察:多元文化觀點。教育研究資訊,第9卷第4期,43-65。
■ 陳美如、郭昭佑(2001.8)。教師如何從事課程評鑑:從賦權增能評鑑理念談起。教育研究月刊,88期,83-93。
■ 陳美如(2001.2)。從聲音歷史揭露多元文化課程的本質與實踐。中等教育,52(1),150-163。
■ 陳美如(2001.1)。多元文化課程的現在與未來:一個學校的觀察。國家科學委員。
■ 陳美如(2001)。語文領域課程統整:從文學作敏出發。九年一貫語文領域教學示例,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
■ 陳美如(2000.12)。從社會正義談多元文化課程的實踐。國民教育,41(2),62-69。
■ 陳美如(2000.7)。多元文化課程研究檢視與分析1986-1998。國教學報,12,39-90。
■ 陳美如(2000.7)。多元文化課程的理想與實踐—從課程統整談起。課程與教學年刊,119-152。
■ 陳美如(1999.6)。邁向21世紀的學校知識--多元文化學校知識探究。國民教育,63-71。
■ 陳美如(1998.12)。多元文化教師專業與師資培育的再概念化。中華民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師專業成長--理想與實踐」,43-64。
■ 陳美如(1998.8)。多元文化世界的差異與認同:後現代的兩難。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48-155。
■ 陳美如(1998.6)。從Vygotsky最佳發展區的理念看約讀與寫作教學。語文教學漫談—親師系列,31-41。
■ 陳美如(1998.6)。邁向21世紀:多元文化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理念與實踐—社會重建主義途徑。國教輔導,43-46。
■ 陳美如(1998.4)。多元文化學校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
■ 陳美如(1997.12)。多元文化學校教育的理念與實際 國民教育,74-79。
■ 陳美如(1997)。社會互動歷程的寫作教學—從After School的寫作計畫談起。國教輔導,37-40。
■ 陳美如(1997.1)。學校本位的課程決定與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
■ 陳美如(1996)。多元文化社會的語言教育。國教輔導,22-26。
■ 陳美如(1995.11)。雙語教育教學模式初探—試論雙語教育在我國之可行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55-60。
■ 陳美如(1995.11)。打造一個成長的空間—從教師專業發展談起。師友月刊,43-46。
■ 陳美如(1995.10)。一個發展的概念—學習組織對教育行政領導的啟示。研習資訊,60-63。
■ 陳美如(1995.8)。臺灣語言教育何處去。師友月刊,47-50。
■ 陳美如(1995.8)。躍登教師研究的舞臺—課程行動研究初探。國民教育,21-28。
■ 陳美如(1994.9)。<書信>教學。師友月刊,49-52。

研討會論文

 Mei-Ju Chen, Chao-Yu Guo, Huang-Yao Hong(2023). Teachers using perspective-taking to develop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motions and informed view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knowledge building environment .ISLS 2023--Building knowledge and sustaining our community, Montreal.
 Mei-Ju Chen & Huang-Yao Hong(2023). Designing a course to help master students develop thesis proposals via knowledge building discourse. Symposium, Emergent Designs and Collective Capacity for Innovating Higher Education Knowledge Building Environments. In Knowledge Building Summer Institute. Montreal
 Yu-Hsuan, Liao and Mei-Ju, Chen (2023). The Meaningful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Developing Pre-Service Teacher’s Questioning Skills Through Knowledge Building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ningful Teaching and Learning. Hsinchu, Taiwan
 陳美如、張雅惠、廖元歆、陳佩英(2022)。教師學習與專業成長:課程評鑑領導人之培訓課程設計探究。第38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2022AEST)。2022.12.10-11。
 曾莉婷、陳美如(2022)。運用知識翻新活動與知識論壇提升學生能教育之批判思考。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第13屆教育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口頭發表。2022.12.10-11
 曾子沁、陳美如(2022)。運用心理位移書寫探討教師心理特質與情緒調節。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第13屆教育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口頭發表。2022.12.10-11
 Jing-Hua Chen, Mei-Ju Chen and Huang-Yao Hong(2022.6.6-10).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positive psychology via knowledge building. ISLS2022,( ISLS Annual Meeting  through two conference programs, the Learning Sciences (ICLS) and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SCL)),Hiroshima Japan
 Mei-Ju Chen, Huang-Yao Hong, Chao-Yu Guo, Jia-Ling Kang, Jing-Hua Chen(2022.4.21-26). Fostering productive discourse to advance knowledge in a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knowledge-building environment, San Diego, USA.
■ 
Chun-Hung Chen & Mei-Ju Chen(2021.6.26-28). Schoo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Taiwan: Mediating effect of teachers' orientation(667-67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New Developments (END 2021), a fully Virtual Conference.
■ Mei-Ju Chen(2019.8.13-14). Learning-Oriented School Education: Indicator Construction and Taiwan's Implementation Performanc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 and Learning. Venice
■ Mei-Ju Chen(2018.7.13-15). Regarding Curriculum Reform—School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under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aching & Learning. Zürich, Switzerland.
■ 
林昀靚、陳美如(2017)。教師教學信念及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以一位國小英語教師為例。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學術研討會。
■ 
許秀瑄、陳美如(2016.11.4-6)。生命教育融入同伴動物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校犬為例。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協會主辦「第 26 屆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兩岸四地可持續發展教育論壇」,臺北市。
■ 
Mei-Ju Chen(2016.7.13-15). The Enactments and Inferences of Experimental Language Textbooks in Banqiao Curriculum Model – Oral History as Textbook Research Method. 2016 Learning Conference: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the Anthropocene - A Common Ground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 Mei-Ju Chen(2015.7.9-11)Meta-Evaluation of Principals: A Case of Principal Evaluation in Taiwan。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2015 Theme: What Counts as Learning? Big Data, Little Data, Evidence & Assessment
■ Mei-Ju Chen, Chao-Yu Guo(2015.7.9-11). Th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ath Learning Effect in Taiwan. San Pablo CEU UNIVERSITY,SPAIN, What Counts as Learning? Big Data, Little Data, Evidence & Assessment.
■ Mei-Ju Chen(2014.8-10). Curriculum Instruction Collaboration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 Taiwan's Experiences. Living In Harmony Throug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Care. Bali, Indonesia.
■ Mei-Ju Chen(2013.7). Curriculum oriented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A case study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14th Annual Conference. Korea.
■ Mei-Ju Chen, Chao-Yu Guo (2012.7). The inquiry for curriculum awareness and life in classroom of children.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Researchers: Children at the Heart of Research.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13th Annual Conference (20th July-22nd July 2012). Singapore.
■ Mei-Ju Chen, Chao-Yu Gau (2011.8).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as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for Example.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promoting professionalism in the field. Kobe, Japan.
■ Mei-Ju Chen, Chao-Yu Kau, Mei-Yu Chan (2010.6.12-16). Do they really get it? A study on how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cience curriculum. Bordering, Re-bordering and New Possibilities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Istanbul, Turkey.
■ Mei-Ju Chen, Chao-Yu Kau (2011.8).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as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for Example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promoting professionalism in the field. Kobe, Japan.
■ Mei-Ju Chen (2009.6.11-16). Comprehens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Science Curriculum: Perspective of Taiwanese Children. The practical: an east-west curriculum dialogue: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Beijing.
■ 陳美如、郭昭佑(97.11)。落實地方層級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縣市政府自我評鑑的試辦經驗。華人社會的課程與教學改進學術研討會。
■ 陳美如(96.11.4-9)。教師課程理解的實踐性探究-台灣課程改革脈絡中四位教師的專業成長經驗。福建師範大學主辦「兩岸三地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學術研討會」。
■ Mei-Ju Chen(2007.5.28-30). A study of constructing students' life abilities through art experience learning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Redesigning Pedagogy: Culture, Knowledge, & Understandi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 Mei-Ju Chen (2006.7.26-29).Teachers and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on from the cooperation with a school.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7th conference in Korea.
■ 陳美如(95.6.10)。以關懷學生為起點的教育牽引過程:我在偏遠地區國中的看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偏遠國中教育問題與相關政策檢討研討會」(頁71-82)。
■ Mei-Ju Chen, Chao-Yu Kau (2006.1).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 Taiwan : Teachers as curriculum evaluators. 4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 陳美如(94.12)。人我關係:以對話開啟課程評鑑的可能。中華民國課程與教材學會主辦「後現代的課程評鑑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 Mei-Ju Chen, Cloo-Chen (2005.4). A Study to Construct Teaching Modules for Art Experiences and Related Abilities in the Life Curriculum.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ERA), Montreal, Canada.
■ Mei-Ju Chen(2005.4). Cooperative action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aiwan’s experiences.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Montreal, Canada.
■ Mei-Ju Chen(2004.7.16-19). Teacher and Researcher's Cooperative Action Research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Starting from the Indicator Construction in Evaluation Development of Life Curriculum.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5th conference in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 陳美如(93.7.23-25)。回歸自主、自知與自律—地方層級課程改革評鑑的可能走向。第六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課程改革的再概念化」(頁196-205)。
■ 陳美如(91.12.13-14)。生活課程及其相關學科課程發展與評鑑之國際比較研究—以台灣與德國為例。「教育研究與實務的對話: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論文摘要20頁)。
■ 陳美如(91.10.3-4)。多元文化課程的光與影:三位任教於布農部落教師的體驗。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陳美如(90.12.13-15)。促發課程改革的永續機制:「教師即課程評鑑者」的理論探究。「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單本)。
■ 陳美如(90.12.6-7)。多元文化課程理論探究:知識社會學的省察 再論多元文化學校知識。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辦「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NSC90-2413-H-081B-004-(論文集)。
■ 陳美如(90.11.13-14)。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研究—臺灣經驗。「新世紀亞洲教育的願景」學術研討會(單本)。
■ 陳美如(90.11.1-2)。當教師遇見課程評鑑:課程評鑑前後的轉變與成長。淡江大學舉辦「新世紀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單本)。
■ 陳美如(90.5)。臺灣多元文化課程的回顧與展望:課程發展與教師角色的探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主辦「攜手更生校園國際學術研討會」(單本)。
■ 陳美如、郭昭佑(90.5)。課程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學校本位的觀點。課程與教學學會舉辦「課程改革的反省與前瞻」(合輯)。
■ 陳美如(89.12)。多元文化社會如何可能?課程改革之後的省思與作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辦「新世紀的前瞻與展望—師資培育與課程改革研討會」(單本)。
■ 陳美如(89.6)。多元文化的互動與詮釋:一個多族群學校四年級的觀察。花蓮師院主辦「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合輯)。
■ 陳美如(88.12)。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合作探究式的教學實際。高雄師範大學主辦「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合輯)。
■ 陳美如(88.1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取向—從九年一貫課程談起。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辦「國民教育課程學術研討會」(單本)。
■ 陳美如(87.11)。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辦「從多元文化教育論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可行途徑」(單本)。
■ Mei-Ju Chen (86.3).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language educational policy from 1945.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Chicago, U.S.
■ 陳美如(85.11)。台灣光復後語言教教育政策之研究—從師資的調派與培訓談起。八十五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單本)。
■ 陳美如(83.4)。國小五年級學習策略教學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台灣省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單本)。

專書及專書論文

■ Guo-Tsai Hung, Chih-Hui Seet, Huang-Yao Hong, and Mei-Ju Chen (2023).Fostering Interactions Within and Beyond Group for Onlin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Building in a Higher-Education Context. In Hou, A. Y. C., Smith, J., Mok, K. H., & Guo, C. Y. (ed.). Crafting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via Systems Change and Innovation: Reimagining New Modes of Cooperation in the Post Pandemic.Springer.
■ 
廖育萱、陳美如 (2022)。後疫情時代海外學生來台對中小學國際教育之影響及因應策略探究。載於洪雯柔主編,後裔情時代下的國際教育無國界教育的跨越與另類可能性(第3章)。台北:五南。
■ 
陳美如
(2022)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與評量於詹惠雪主編,素養導向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第6章)台北高等教育
■ 
陳美如
(2022)社會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踐於詹惠雪主編,素養導向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第8章)台北高等教育
■ 
陳美如
(2019)「教師即課程評鑑者」之實踐探究:合作評鑑過程的分析於卯靜儒主編,教育改革的昔與今挑戰與回應(頁327-380)。台北元照出版。
■ 陳美如、鄭鈞鴻
(2019)。12年國教下的教師角色轉變—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載於張芬芬、謝金枝主編,課程與教學季刊年度專書,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實施與問題因應(頁77-98)。台北:五南。(科技部專題計畫107部分成果)
■ 
陳美如
(2017)。朝向學生學習的學校教育與課程教學變革探究。載於白亦方主編,課程改革2016回顧與展望(頁77-100)。台北:五南。(科技部專題計畫MOST103-2410-H-134-011MY2部分成果)
■ 吳敏而、許民陽、陳美如、黃茂在、趙鏡中、周筱亭(2013)。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實施與輔助系統初探。載於范信賢主編,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研擬原則與方向(頁239-261)。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 陳美如、郭昭佑(2012)。十二年國教啟動後國中課程與教學的想像與思考。載於黃政傑主編,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頁169-178)。台北:五南。

■ 陳美如、郭昭佑(2012)。當強制性的入學測驗不再—國中教育教與學的解放。載於黃政傑主編,課程與教學年度專書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 陳美如(2009)。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回顧與展望(二版)。高雄:復文。

■ 陳美如、郭昭佑(2008)。縣市政府自我評鑑的試辦經驗:落實地方層級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載於黃政傑主編,課程評鑑:理念、研究與應用(頁333-358)。台北:五南。

■ 陳美如(2007),課程理解:教師取向之研究。台北:五南。

■ 陳美如、郭昭佑(2006)。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理念與實踐(簡體)。北京:九州出版社。

■ 陳美如、郭昭佑(200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理念與實踐。台北:五南。

■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研究專案、技術報告及其他

■ 陳美如、林倍伊(2022-2025)。基於知識翻新之合作科學探究教學 : 信念、實踐、社群與平台之發展--子計畫三:知識翻新STEAM教師社群協作對話中知識生成與能動性開展--大學課堂到中小學現場的教學實踐。科技部111-114年度研究計畫。MOST 111-2410-H-007 -012 -MY3
■ 陳美如(2021-2023)。走一條意義驅動與朝向價值建立的課程評鑑之路--我們在現場的相互學習文化實踐。科技部研究計畫。MOST 110-2410-H-007 -042 -MY2

■ 陳美如(2018-2020)。成為更好的自己--彈性學習課程發展中教師角色轉變與學生學習知覺探究。科技部研究計畫。MOST 107-2410-H-007 -041 -SS3

■ 陳美如(2017-2020)。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前導學校協作計畫。主持人教育部計畫。
■ 
陳美如、范信賢(2017-2018)。走在後標準化的路上12年國教課綱轉化中學校教師課程與教學協作探析(2/2)。國科會106年度研究計畫。MOST 105-2410-H-134-008。
■ 
陳美如、范信賢(2016-2017)。走在後標準化的路上12年國教課綱轉化中學校教師課程與教學協作探析(1/2)。國科會105年度研究計畫。MOST 105-2410-H-134-008。
■ 陳美如(2014-2016)。變革中的探究朝向學生學習的學校教育重建。國科會103-104年度研究計畫。MOST 103-2410-H-134 -011 -MY2。
■ 陳美如(2012-2014)。探尋一段台灣的課程發展史-板橋模式的口述歷史研究。主持人。101.8-103.7。國科會101-102年度研究計畫101-2410-H-134-037-MY2。

■ 陳美如(2011)。地方與學校課程教學協作建構與實踐之研究。教育研究院專案計畫。子計畫主持人。
■ 陳美如(2010)。中小學課程推動之研究。教育研究院專案計畫。子計畫主持人。
■ 陳美如(2010)。文化與科學學習的理解與對話:小學階段跨國際學習指標建構、實踐與評鑑之研究(2/2)。主持人。99.8-100.7。國科會99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9)。文化與科學學習的理解與對話:小學階段跨國際學習指標建構、實踐與評鑑之研究(1/2)。主持人。98.8-99.7。國科會98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8)。以關懷為起點的原住民科學教育過程:從理解到建構(2/2)。主持人。97.8-98.7。國科會97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7)。以關懷為起點的原住民教育過程:從理解到建構(1/2)。主持人。96.8-97.7。國科會96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6)。兒童眼中的課程:以自然與生活科技之課程理解為例(2/2)。主持人。94.8-95.7。國科會95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5)。兒童眼中的課程:以自然與生活科技之課程理解為例(1/2)。主持人。94.8-95.7。國科會94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4)。藝術體驗教學途徑建構及其相關能力發展之研究(2/2)。主持人。93.8.1-94.7.31。國科會93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4)。生活課程教學型態建構及其相關能力發展之研究-以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永續生活課程發展(3/3)。共同主持人。93.8.1-94.7.31。國科會93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4)。放學後的生活—國小學童課後學習質量之研究(1/4)。計畫主持人。93.1.1-93.12.31。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專題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4)。課程評鑑模式與規準發展及其試用之研究—地方層級(2/2)。(研究人員,地方層級計畫主持人)。教育部委託整合型研究。
■ 陳美如(2003)。藝術體驗教學途徑建構及其相關能力發展之研究(1/2)。主持人。92.8.1-93.7.31。國科會92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3)。生活課程教學型態建構及其相關能力發展之研究以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永續生活課程發展(2/3)。共同主持人。92.8.1-93.7.31。國科會92年度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3)。她從評鑑中走來—從教師的存在再思課程評鑑。計畫主持人。92.1.1-92.12.31。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專題研究計畫。
■ 陳美如(2003)。課程評鑑模式與規準發展及其試用之研究—地方層級(1/2)。(研究人員,地方層級計畫主持人)。教育部委託整合型研究。
■ 陳美如(2002)。生活課程教學型態建構及其相關能力發展之研究-以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永續生活課程發展(1/3)。共同主持人。91.1.1-91.12.3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教育部合作目標導向整合研究。
■ 陳美如(2002)。多元文化課程的光與影-我與三位布農教師的對談。計畫主持人。91.1.1-92.12.31。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 陳美如(2001)。多元文化學校知識轉化與更新之研究一個合作行動研究的實例,國科會90年度研究計畫,NCS90-2413-H-081B-003。計畫主持人。90.8.1-91.7.3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陳美如(2001)。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研究-從單一學校到校際間評鑑模式的建立,國科會90年度研究計畫,NCS90-2413-H-081B-004。計畫主持人。90.8.1-91.7.3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陳美如(2000)。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研究,國科會89年度研究計畫,NCS 89-2413-H-081B-003。計畫主持人。89.8.1.-90.7.3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陳美如(2000)。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評鑑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柑園國中為例。共同主持人,88.9.1-89-6.30。台北縣教育局專案研究。
■ 陳美如(2000)。參加國科會「東亞語文政策國際比較」專案研究。
■ 陳美如(2000)。參加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整合型專案研究。研究人員。
■ 陳美如(1998)。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之研究以台北縣實施現況之調查為例。台北縣教育局專案研究。共同主持人

得獎著作論文

■ 陳美如(89.8)。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際之研究—一個學校四年級的觀察。國科會八十八年度研究獎助(單本)。
■ 陳美如(88.6)。多元文化的知識革命與教師重構—從潛在課程談起。台灣省第五屆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研究報告類)優等(單本)。

■ 陳美如(88.6)。台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台灣省第五屆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著作類)甲等(專書)。

■ 陳美如(86.5)。雙語教育理論與教學初探。台灣省第三屆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研究報告類)佳作(單本)。

■ 陳美如(85.6)。台灣地區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人文研究獎研究生組第二名(論文)。

■ 陳美如(85.5)。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從學習組織的觀點談起。台灣省第二屆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研究報告類)佳作(單本)。

■ 陳美如(84.5)。(84.5)。
多元文化教育中語言之對話與詮釋。台灣省第一屆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研究報告類)甲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