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計畫
111年度計畫
編號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1 | 蘇永明 | 美德倫理學及其道德教育模式新探(MOST 111-2410-H-007-052 -) |
2 | 陳美如 | 知識翻新STEAM教師社群協作對話中知識生成與能動性開展--大學課堂到中小學現場的教學實踐(MOST 111-2410-H-007 -012 -MY3) |
3 | 王子華 | 發展以評量為中心之數位學習環境促進醫學生自主學習與提升醫學影像判讀之學習成效的研究(MOST 111-2410-H-007 -088 -MY3) |
4 | 謝卓君 | 市場化師資培育治理之特性與效應:制度轉型與組織調適(MOST 111-2410-H-007 -032 -SS3) |
5 | 林倍伊 | 運用知識創新活動發展教師與師資生的設計思考與設計心向(MOST 111-2410-H-007 -003 -MY2) |
6 | 彭煥勝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小學師資培育的蛻變史(1940-2020)(MOST 110-2410-H-007 -032 -MY2)第2年 |
7 | 陳美如 | 走一條意義驅動與朝向價值建立的課程評鑑之路-- 我們在現場的相互學習文化實踐(MOST 110-2410-H-007 -042 -MY2)第2年 |
8 | 王子華 | 發展建模取向數位評量系統輔助科學教學之研究(MOST 109-2511-H-007-007-MY3)第3年 |
9 | 謝傳崇 | 12年國教變革下的校長領導: 認定領導、教師實踐與校長典範(MOST 110-2410-H-007 -021 -SS2)第2年 |
10 | 李元萱 | 利用多模態多文本整合進行自主學習之知識認知訓練課程發展與實施(MOST 110-2525-H-007 -001 -MY4)第2年 |
110年度計畫
編號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1 | 李安明 |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素養導向教學領導、教師素養導向自我效能及有效素養導向教學行為之研究(MOST 110-2410-H-007-049 -) |
2 | 陳美如 | 走一條意義驅動與朝向價值建立的課程評鑑之路-- 我們在現場的相互學習文化實踐(MOST 110-2410-H-007 -042 -MY2) |
3 | 彭煥勝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小學師資培育的蛻變史(1940-2020)(MOST 110-2410-H-007 -032 -MY2) |
4 | 謝傳崇 | 12年國教變革下的校長領導: 認定領導、教師實踐與校長典範(MOST 110-2410-H-007 -021 -SS2) |
5 | 謝卓君 | 制度牢籠下的蛻變:全球在地化的臺灣教育治理轉型(MOST 110-2410-H-007-047-) |
6 | 李元萱 | 利用多模態多文本整合進行自主學習之知識認知訓練課程發展與實施(MOST 110-2525-H-007 -001 -MY4) |
7 | 王子華 | 110全國性學術團體辦理學術推廣業務計畫(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110-2740-H554-001) |
8 | 王子華 | 建構基於自我調整學習理論之網路評量系統促進醫學生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益之研究(MOST 110-2511-H-007-003 -) |
9 | 王子華 | 發展建模取向數位評量系統輔助科學教學之研究(MOST 109-2511-H-007-007-MY3)第2年 |
10 | 李元萱 | 利用雲端知識工具輔助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之多型態多文本閱讀素養研究(MOST 108-2511-H-007 -006 -MY3)第3年 |
109學年度計畫
編號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1 |
王子華 |
發展建模取向數位評量系統輔助科學教學之研究(MOST 109-2511-H-007-007-MY3) |
2 |
蘇永明 |
教育中的人文主義:近期的發展與檢討(MOST 109-2410-H-007-002-) |
3 |
顏國樑 | 國民中小學校長公開授課執行之研究(109-2410-H-007-015- SSS) |
4 |
謝傳崇 |
學校分佈式領導與校長教學領導對教師教學創新影響之研究--以教師自我效能感為中介變項(109-2410-H-007-014-SSS) |
5 |
彭煥勝 |
新竹師範校史研究:以師範學院與教育大學為中心(1987-2016)(MOST 108-2410-H-007-049-MY2)第2年 |
6 |
陳美如 | 成為更好的自己- 彈性學習課程發展中教師角色轉變與學生學習知覺探究(MOST 107-2410-H-007-041-SS3)第3年 |
7 |
王淳民 | 應用深度學習與物聯網技術開拓數位教學與學習的可視性:辨識學習者表情與生理訊息並設計可調節即時回饋模組用於三類數位學習系統-子計畫二:應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遠距學習者之臉部表情辨識:結合生理訊息比較線上教學法與開發即時回饋模組(MOST 107-2511-H-007-006-MY3)第3年 |
8 |
白雲霞 | 素養導向之數學補救教學生態的形塑與建構-從生態脈絡的角度探討國小補救教學學生對數學教學有效性感知的觀點(MOST 108-2511-H-007-001-MY2)第2年 |
9 |
謝卓君 |
民主與專業的拔河:地方教育治理之地方政府與政策設計(2年期計畫)第2年(MOST 108-2628-H-007-002-SS2) |
10 |
李元萱 |
利用雲端知識工具輔助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之多型態多文本閱讀素養研究(3年期計畫)第2年(MOST 108-2511-H-007-006-MY3)第2年 |
11 |
邱富源 | 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109年度學術期刊與學術推廣活動計畫(109-2517-H-554-001-) |
108學年度計畫
編號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1 |
彭煥勝 |
新竹師範校史研究:以師範學院與教育大學為中心(1987-2016)(2年期計畫)第1年 |
2 |
蘇永明 |
道德教育中的自律與他律:溯源與批判(2年期計畫)第2年 |
3 |
李安明 |
我國國民小學教學領導團隊領導型式、個體當責互動及團隊績效之研究 |
4 |
顏國樑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理論與實務(2年期計畫)第2年 |
5 |
陳美如 |
成為更好的自己- 彈性學習課程發展中教師角色轉變與學生學習知覺探究(3年期計畫)第2年 |
6 |
王子華 |
發展以評量為基礎之情境化數位學習系統提升科學學習興趣、學習參與、深度學習、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習成就之研究(3年期計畫)第3年---延攬研究學者計畫 |
7 |
王子華 |
應用行動科技發展科技輔助科學學習環境以提升科學學習效益之研究(4年期計畫)第4年 |
8 |
王子華 |
數位學習環境的情感設計與評量(2/2)---雙邊研究計畫(臺灣-斯洛伐克(MOST-SRDA)人員交流PPP計畫) |
9 |
謝傳崇 |
校長領導力 : IPOC模式(2年計畫)第2年 |
10 |
王淳民 |
子計畫二:應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遠距學習者之臉部表情辨識:結合生理訊息比較線上教學法與開發即時回饋模組(3年期計畫)第2年 |
11 |
白雲霞 |
素養導向之數學補救教學生態的形塑與建構-從生態脈絡的角度探討國小補救教學學生對數學教學有效性感知的觀點(2年期計畫)第1年 |
12 |
謝卓君 |
市場型政策工具於高等教育治理之應用與限制(2年期計畫)第2年 |
13 |
謝卓君 |
民主與專業的拔河:地方教育治理之地方政府與政策設計(2年期計畫)第1年 |
14 |
李元萱 |
利用雲端知識工具輔助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之多型態多文本閱讀素養研究(3年期計畫)第1年 |
15 |
柯華葳 |
閱讀中文:人文行遠書寫計畫(2年期計畫)第2年 |
107學年度計畫
編號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1 |
顏國樑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理論與實務(2年期計畫)第1年 |
2 |
蘇永明 |
道德教育中的自律與他律:溯源與批判(2年期計畫)第1年 |
3 |
彭煥勝 |
省立新竹師範校史研究(I):以師範學校及師範專科學校為中心(1946-1987) |
4 |
陳美如 |
成為更好的自己- 彈性學習課程發展中教師角色轉變與學生學習知覺探究(3年期計畫)第1年 |
5 |
陳美如 |
走在後標準化的路上- 12年國教課綱轉化中學校及教師課程與教學協作探析(II)(2年期計畫)第1年 |
6 |
王子華 |
發展以評量為基礎之情境化數位學習系統提升科學學習興趣、學習參與、深度學習、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習成就之研究(3年期計畫)第2年 |
7 |
謝傳崇 |
校長領導力 : IPOC模式(2年計畫) |
8 |
王子華 |
應用行動科技發展科技輔助科學學習環境以提升科學學習效益之研究(4年期計畫)第3年 |
9 |
王子華 |
數位學習環境的情感設計與評量(1/2)--雙邊研究計畫(臺灣-斯洛伐克(MOST-SRDA)人員交流PPP計畫) |
10 |
王淳民 |
子計畫二:應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遠距學習者之臉部表情辨識:結合生理訊息比較線上教學法與開發即時回饋模組(3年期計畫)第1年 |
11 |
白雲霞 |
自然語言到數學語言轉化之閱讀理解課程設計、學生學習及師資生的教學思維與轉化 |
12 |
謝卓君 |
市場型政策工具於高等教育治理之應用與限制(2年期計畫)第1年 |
13 |
李元萱 |
高層次思考能力之增進:以科技為知識工具中介師資生線上多文本閱讀素養 |
14 |
柯華葳 |
閱讀中文:人文行遠書寫計畫(2年期計畫)第1年 |
15 | 王淳民 | 族語親子共學情境與遠距支持系統建置: 以賽夏族為例 |
16 | 邱富源 | 透過VR虛擬做中學方式於賽夏族族語句型之學習研究 |
106學年度計畫
編號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1 |
彭煥勝 |
美國公立小學教師薪資問題之初探(1867-1920) |
2 |
陳美如 |
走在後標準化的路上- 12年國教課綱轉化中學校及教師課程與教學協作探析(II) |
3 |
謝傳崇 |
東亞地區卓越校長領導之研究 (II):臺灣、上海、香港、韓國與日本的校長領導實踐 |
4 |
王子華 |
應用行動科技發展科技輔助科學學習環境以提升科學學習效益之研究(4年期計畫,第2年) |
---|---|---|
5 |
王子華 |
發展以評量為基礎之情境化數位學習系統提升科學學習興趣、學習參與、深度學習、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習成就之研究(3年期計畫)第1年 |
6 |
成虹飛 |
跨界與連結:一群華德福教師的生命與課程敘說 |
7 |
王淳民 |
原住民族語教師專業成長模式與原住民族語推廣策略之探究分析:以賽夏族語為例--部落學校之學習社群營造與族語推廣策略探究-以賽夏族為例 |
8 |
李元萱 |
以閱讀略介入動態證個人知識論與網路學閱讀學習間的關係 |
9 |
謝卓君 |
橋接高等教育與勞動市場之政設計與跨域治理 |
10 |
邱富源 |
原住民族語教師專業成長模式與原住民族語推廣策略之探究分析:以賽夏族語為例-賽夏族語學習之3D沉浸式APP教材開發 |